1. 名醫孫思邈提出:“若要安,三裏常不幹”。

2.《千金要方》:非灸不精,灸足三里,稱為“長壽穴”。(唐代孫思邈)

3.醫學入門》講“藥之不及,針之不到,必須灸之。”

4.《名醫別錄》載“艾葉苦、微溫,無毒,主灸百病。”

5.一炷著膚疼痛即止,一次施灸沉疴立除。

6.太醫竇材在《扁鵲心書》中雲:“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,真氣壯則人強,真氣弱則人病,真氣脫則人亡,保命之法,艾灼第一。”

7.《孟子》孟子離婁篇七年之病,當求三年之艾。”

8.《黃帝內經》靈樞官針篇針所不為,灸之所宜。”

9.《黃帝內經》記有:“大風汗出,灸意喜穴。”

10.古語雲:“家有三年艾,醫生不用來。”

11.《針灸資生經》說:“若要安,丹田(關元)三裏莫要幹。”

12.《小品方》雲:“夫針須師乃行,其灸凡人便施。”(晉隋時代 陳延之)   

13.不與不灸三裏者同行(日本)

14.《針灸易學》甚至強調:“灸瘡必發,去病如把抓。”

15.宋《備急灸法》:“倉促救人者,唯灼灸為第一”

16.《宋史·太祖本紀》:“太宗病,帝往視之,親為灼灸。”

17.《莊子》“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。”

18.《扁鵲心書》中說:“人之晚年陽氣衰,故手足不能溫,下元虛背,動作艱難,蓋人有一息氣在,則不死,氣者陽所生也。故陽氣盡則心死。人于無病時,常灸關元、氣海、命關、中脘......雖未得長生,亦可保百年壽矣。”

19.《神灸經綸》雲:“夫灸取於人,火性熱而至速,體柔而剛用,能消陰翳,走而不守,善入臟腑,取艾之辛香做炷,能通十二經,走三陰,理氣血,之百病,效如反掌。”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9lifecom 的頭像
    i9lifecom

    熱力久久 舒活人生

    i9lifec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