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9 博友
單老師你好,我是你的患者。在你的幫助下,我還在艾灸,在第一個療程的最後一天,我給你說了我的情況,你叫我停艾灸或用用其他方法,我停了五天,繼續艾灸,第二個療程中間沒有那麼厲害,十天我灸完後休息的這幾天裡主要反映是內裡熱,一活動就出汗,現在盜汗少了,自汗多,特別是早晨起床時,出一身汗。手腳心出汗較多,手心重些,起床時出汗涼了,出現感冒症狀,全身無力,手掌和腳掌的關節痛,我現在是灸治感冒還是休息,急需你的幫助,
2012-8-24 23:44:47
看到很多網友問愛出汗和不愛出汗的問題。其實這樣的問題我都寫過,只是你們覺得問的方便,不願意自己尋找答案。
這是我5年前寫的一篇文章:臨床工作中常常碰到有問如何治療多汗症的疾病,我治療這個疾病也純屬於湊巧。這是98年治療過的病人,是我們學校的一個老師,每天都是半邊臉出汗,上課常常是一面臉沒有一滴汗而另 一面臉確汗如雨下。當時她找我治療什麼疾病我現在已經忘記了,好像是腿部有一處麻木。我記得在腿部的麻木點用七星針拍打點刺後,拔罐使其出血。然後針灸了其他穴位,其中有合谷和復溜穴。過了一段時間了,我問這個老師麻木的位置是否有些效果,她說“已經好了,最值得高興的是她的半邊臉出汗竟然在不經意間痊癒了。”
其實,在治療疾病的時候,我不是要故意治療她的半邊臉出汗,可是,在不經意間確達到了治療目的和治療效果。
半邊臉出汗有很多原因,此病是頸部脊髓則角的植物神經功能異常或部分功能麻痺,如頸椎病壓迫導致的壓迫顏面神經而致使出汗,還有精神緊張及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等誘因。中醫稱本病為氣血不周,發病原因和頸椎輕度的病理改變有關.
後來我留意了一份刊物的報導說“合谷穴和復溜穴可以治療多汗症和少汗症。”
合谷穴位於手背部位,第二掌骨中點,拇指側。
主治:牙疼痛、牙齦疼痛、青春痘、贅疣、三叉神經痛、眼睛疲勞、喉嚨疼痛、耳鳴、面部神經麻痺、口眼歪斜、打嗝、頭痛,目赤腫痛,鼻出血,牙關緊閉,口眼歪斜,耳聾,痄腮,咽喉腫痛,熱病無汗,多汗,腹痛,便秘,經閉,滯產。該穴為人體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,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道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。
复溜穴位 於小腿裡側,腳踝內側中央上二指寬處,脛骨與跟腱間。复溜在太谿穴直上兩寸。這個複溜穴,是一個活血的穴位,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。
腎多虛證,"虛則補其母",而復溜為腎經之母穴,故取本穴多行補法,具有滋陰補腎之功效.筆者長期從事臨床工作,如果治療腎虛當取复溜穴為主,精當配穴治療一些與腎陰不足有關的病證,。“复溜”就是讓血液重新流動起來的意思,在太谿穴直上兩厘米處。這穴位治療瘀血和炎症效果最好,所以什麼膀胱炎、陰道炎、前列腺炎等,以及因流產留下的後遺症,都可以選擇此穴。有針灸專家稱針刺此穴滋腎陰的效果極好,相當於六味地黃丸的功效。所以怕熱口乾多汗少汗用此穴位也會起到治 療疾病的目的。這兩個穴位,一方面補腎陰,另一方面固表,實屬配合的最佳拍檔。
都說無心插柳柳成蔭,我這次就是在無意之間治癒了這個老師多年的疾病,自己開始的時候,還不覺得是針灸的效果,疑似她服用某些藥物而達到這樣的治療效果,後來看了很多關於針灸的書籍,明白了合谷穴和復溜穴配合治療多汗症是最佳的選擇。
後來我教會百姓自己治病,在使用艾灸治療多汗和少汗症的同時,我也給大家提供這兩個穴位,用艾灸灸雙穴,每穴15-20分鐘也會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。
有的人問,老師您說的這兩個穴位,究竟是治療多汗的還是治療少汗的呢?如果您是多汗症,可以用這兩個穴位控制和治療多汗,如果您是少汗,也可以用這兩個穴位幫助調整,因為針灸,艾灸這些綠色療法具有雙向調整功能,所以,這兩個穴位既可以治療多汗症也可以治療少汗症。
如果您和您的家人,有多汗症的,不妨試試艾灸,希望您來跟帖討論使用後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