灸法與針刺同屬中醫外治療法範疇,人們習慣地合稱為針灸療法。
人們懂得利用火以後,火改變了人類社會,給人類帶來了溫暖。火可以消除寒冷、解除疲勞,因熏烤的部位減輕了病痛,就這樣在用火的過程中無意識地接受了灸法的治療,因“艾草”易燃且具有溫經散寒等藥理作用而作為灸法的原料,灸法從此起源。
古代醫術《針方六集》中吳昆說:“不針不神,不灸不良。”認識到單用針法雖可取得一定療效,但針灸並用效果更佳。針和灸臨床結合應,故稱為針灸。
灸法的功效及適用範圍十分廣泛,涉及內外婦兒、各科的急、慢性疾病。
一、溫散寒邪、活血止痛:其火熱之性,可溫中散寒,治療焦虛寒引起的嘔吐、腹痛、泄瀉等症,又通過經絡的傳導溫經散寒,治療寒凝血滯、經絡痹阻引起的各種病症,如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症,頸椎病,肩周炎,腰腿痛,關節痛等症。
二、溫陽補虛、四陽固脫:治療脾腎陽虛,元氣暴脫、休克等,若能早灸,自然陽氣不絕,性命堅固。
三、補中益氣、升陽舉陷:治療氣虛下陷,腑器下垂之症,如胃下垂、腎下垂、子宮脫垂、脫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症。
四、調攝衝任,回轉胎位:治療痛經、閉經,胎位不正等婦產科療症。
五、拔青泄熱、消瘀散結:治療外科疾病初起,疾病遺久不愈,有促進癒合,生肌長肉之功效。
六、防病保健,延年益壽:無病自灸,可增強抗病能力,使精力充沛,長壽不衰。現代臨床發現,常灸足三里、大椎等穴,能激發人體正氣,增強抗病能力,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。 (中國食療網)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