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,根據時令養生保健,獲得最大功效!
老話說“春捂秋凍,不生雜病”,是有道理的,但“捂”的位置很有講究,絕不是“不減衣服”這麼簡單。
春季捂對4個位置,養生效果事半功倍!
春季氣候多變,冷熱不定,是高血壓、心髒病、腦血栓、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,通過簡單的方法就能達到保養的效果!
01 春捂的益處
1、有利於調節人體的恆定溫度,因為無論季節如何變化,人的體溫總要保持在37度左右,人體保持恆定的溫度:
一是靠血管的收縮和皮膚的出汗來調節;
二是靠增減衣服來維持。
如果過早地減掉衣服,就會破壞人體恆定溫度的調節,影響身體健康。
2、“春捂”有利於抵御風寒。人體也同自然界一樣,在春天開始復蘇,原先處於“冬眠”的皮膚細胞開始活躍起來,毛孔張開。這時當冷風襲來時,就能長驅直入,使人感到寒冷。
3、“春捂”有利於適應季節的變化,在初春時節,經常有寒流和強冷空氣南下,導致氣溫急劇下降。
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不“捂”著點兒,就很難適應這種冷暖的變化,許多人甚至可能會患感冒、氣管炎、關節炎等病症。
02 “春捂”應該捂多少天?
“春捂秋凍”的意思是說春季氣溫剛轉暖,不要過早脫掉棉衣;秋季氣溫稍涼爽,不要過早增加衣服。
“春捂”究竟應該捂多少天呢?
一般情況下,即使氣溫回升了,也得多捂7天左右,體弱多病或高齡老人需要捂14天以上,身體才能適應。
如果過早脫掉棉衣,頭部、下肢、手部、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,因不適應而受寒,從而誘發疾病。
03 春捂:能嚴防5種嚴重後果!
醫學氣象學顯示:許多病症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,比如感冒、消化不良、青光眼、心肌梗死、中風等。
“最近諮詢雨煙老師們心腦血管疾病的灸友很多,其中冷空氣刺激是主因,尤其是老年人,適應能力差,因為血管硬化更為嚴重,易導致冠狀動脈痙攣,引起冠狀動脈梗塞” 。
春捂講究“上薄下厚”
歷來,古代醫家都強調“春捂”,也就是“春不忙減衣”。民間所謂的“二月休把棉衣撇,三月還是梨花雪”,“吃了端午粽,再把寒衣送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
祖國傳統醫學認為,“春捂”既是順應陽氣生髮的養生需要,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。孫思邈曾說:“春天不可薄衣,令人傷寒,霍亂,食不消,頭痛。”
現在的人也早已認識到,如過早脫去棉衣,極易受寒,寒則傷肺,易發生流行性感冒、急性支氣管炎、肺炎等病。
春天還是流腦、麻疹、腮腺炎等傳染病多發季節。這些病症的發生雖與細菌、病毒感染有關,但感染後發病與否,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個人的體質和起居調理。不忙脫衣,“春捂” 得法,將會減少發病的機會。
春捂溫度:15度
把握好氣溫,15℃是春捂的臨界溫度。研究表明,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來說,15℃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。
也就是說,當氣溫持續在15℃以上且相對穩定時,就可以不捂了。
3個部位摀住了!保證一年的健康!
春捂不是穿棉襖,包滿全身反而容易讓身體變得虛弱,捂的位置有重點:
春季泡腳益處多
自古就有“春天泡腳,昇陽固脫”的說法,在溫暖的春日,將雙腳放在暖暖的溫熱水中,稍微浸泡15分鐘,熱氣升騰,後背出汗,說明泡腳的效果已經有了。若能堅持一個春季,還能讓體質得以改善。
人的腳步遍布著諸多經絡,有陽經,有陰經,通過經絡雙腳和五臟六腑相聯繫。而通過泡腳能讓陽氣疏通經絡,直達臟腑,起到滋養防衰老的功效。
泡腳也是簡單的減肥方式,泡腳時水溫刺激下,身體的代謝速度將會加快,體內存在的脂肪會因此減少。晚上泡腳能讓人有一個更好的睡眠,睡眠也是最簡單的減肥方法之一。只要堅持一個春季,到了夏季便可以敞開了穿衣服。
泡腳沒有所謂的適合和不適合之說,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泡腳來改善自己的體質,但不同的體質應對應不同的泡腳方法,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轉貼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-d9_em0-0TCJ1Sxj3UWvV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