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艾灸知識 文章 (47)
- Dec 31 Mon 2012 10:00
艾灸的故事_初識艾灸 單桂敏醫師
- Oct 30 Tue 2012 10:22
寒性落枕 留罐後艾灸效果好
- Oct 29 Mon 2012 10:18
少林藥局禪醫功夫學院將舉辦首屆艾灸療法免費培訓班
- Oct 26 Fri 2012 10:08
艾灸足三里預防流感
- Oct 25 Thu 2012 09:52
防病保健用艾灸 皮膚紅暈灼熱才有效果
“治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”,艾灸是一種使用燃燒後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中醫療法。中醫學認為,艾灸可疏通經絡、調和營衛、補益氣血、調和陰陽、協調臟腑,從而達到預防早衰、防治疾病的目的。深圳市第四人民醫院康復科主任俞劍虹表示,不用打針吃藥,使用艾灸也可達到防病保健的效果,而且立竿見影。
- Sep 19 Wed 2012 11:51
灸法改善平滑肌鬆弛 痔瘡有一定助益
改善痔瘡,灸法也有幫助。中醫師陳曉萱表示,每日以艾條3根燻肛門周圍20~30分鐘,對改善發作部分的痔瘡有一定助益;另足穴治療也可考慮,從腳後跟往上偏內的區域推上15~20分鐘,左右兩腳皆操作,能緩解痔瘡的疼痛。
- Sep 07 Fri 2012 09:28
每日一艾灸 提高免疫機能
早在春秋時期,人們就開始廣泛使用艾灸法,用於延壽健身,被稱為長壽健身術。施灸的原料很多,以艾為主,艾葉氣味芳香,易燃,具有溫通經絡、行氣活血、祛濕逐寒、消腫散結、回陽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。
- Aug 06 Mon 2012 09:26
灸療關元、神闕穴 調虛寒、健消化道
- Jul 26 Thu 2012 22:42
《醫師開講》三伏灸療調理過敏體質
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、悶熱的日子,時間在小暑和立秋二個節氣之中。根據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的理論,夏至以後,7月到8月間的三伏天,即「初伏」、「中伏」與「末伏」這段期間,自然界天氣炎熱,也是人體陽氣旺盛、最具抵抗力的時候。
- Jul 10 Tue 2012 13:04
上海國際電影節影人迷戀“灸” 艾灸熱中冷思考
東方網6月24日消息:據《勞動報》報道,民諺道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。別以為人們對艾草的認識僅限于“驅蟲辟邪”的傳統習俗,隨著《大長今》、《甄嬛傳》等電視劇中頻頻出現艾灸熏治的畫面,各類養生節目、書籍大談艾灸的神奇療效,這一傳統的中醫療法已悄然踏入“時尚界”。
- Jul 05 Thu 2012 11:42
治鼻炎、氣喘 三伏貼7月登場
【聯合報╱記者陳永順/大林報導】
天氣轉熱,中醫師建議三伏天利用三伏貼改善過敏性鼻炎、氣喘等症狀,今年三伏天為7月18日等3天,有些患者以為1年就萬事OK,結果隔年再度發作而苦不堪言。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張景翔昨表示,三伏貼應持續3年較有效,治療不可中斷。
- Jun 15 Fri 2012 10:02
端午節習俗:掛艾草 菖蒲 榕枝
- Jun 06 Wed 2012 15:59
端午節掛艾草習俗由來的傳說
- May 27 Sun 2012 08:10
中醫艾灸療法的獨到之處
中醫是我國傳統醫學的精髓,中醫大體有5大療法,針、灸、藥、罐、推拿。艾灸是純自然的療法,是5大療法中唯一的物理和藥理相結合的療法,純天然的自然療法。針療有一定的損傷而不容易掌握,藥也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副作用,不適應作為日常養生保健。拔罐和推拿只是作用在肌膚腠理是純物理的療法。
- May 09 Wed 2012 12:03
灸能溫通止痛、補陽固脫、袪散寒濕等
署立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王宜之表示,國人對針灸時常並稱,對「針法」的認識較普及,對「灸法」的瞭解則相對較少。而在韓國與日本,灸療法則被視為重要的醫療保健而有所傳承,在台灣因為醫療政策與環境、時間的限制,傳統灸法相對較少運用於臨床,但其在中醫療法中的重要性不減。
- Apr 02 Mon 2012 13:48
學會「艾」 讓你年輕十歲
- Jun 01 Wed 2011 09:16
證嚴法師說故事_插艾草的故事
唐朝末年發生黃巾之亂,為首的人名叫黃巢,由於他出身貧窮,又值當時社會上貧富差距很大,有些貪官污吏又時時有官商勾結的情事發生,使他更嫉惡如仇,於是 他糾結一些有志之士,開始「劫富濟貧」,殺死了很多人,從此他們所到之處,大家無不「聞風色變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