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你好,單老師,我想問下,我前后買的兩本書裡的內容完全不一樣,不是單單的內容不一樣,而是治療病情的穴位不同,比如:

1、頭痛,在《艾灸掃除常見病》書中P140頁中的頭痛治療穴位是:艾灸取穴:四神聰、太衝、血海、足三里。而在《極簡艾灸小百科》書中第P20頁中的頭痛治療穴位是取穴:至陰、陷谷、合谷、外關。

2、感冒:在《艾灸掃除常見病》書中P50頁中艾灸取穴:迎香、印堂、太陽。而在《極簡艾灸小百科》書中P16頁中艾灸取穴為:迎香、印堂、上星、晴明、攢竹、太陽。

3、小兒發熱:在《艾灸掃除常見病》書中P136頁,艾灸取穴:大椎、身柱、肺俞,而在《單桂敏灸除百病》一書中P129頁,灸除穴位:肺俞、風門、尺澤、天突穴。以上這些只是我看到的一部分,幾乎所有的治療方法均不相同,我現在也不知道該按照哪本書上來艾灸,哪本書是正確的艾灸方法,若艾灸錯誤是否對身體有影響。麻煩請單老師盡快答复,謝謝!

=============

您好:你今天提到的問題問的非常好,你代表了絕大多數網民提出來質疑,下面我來回答你的問題。

在我們剛開始對經絡一竅不通的時候,我們非常希望照本宣科的來治療,我們唯恐哪一步走錯了,影響了治療的效果。

其實經絡學說是非常奧妙的,我剛剛學針灸,艾灸的時候,也是不敢越雷池一步,唯恐那步操作不當,治療效果欠缺,隨著我在臨床這麼多年,我逐漸摸索到,其實我們人體是一個整體,動一而觸動全身,也就是這個道理。

我舉一個例子,我原來治療疾病,以患處取穴為主,我覺得這樣來的更加直接,可能效果會更好。

undefined

記得一個朋友急性腰扭傷,我就是給他取穴腰陽關,委中穴。可是治療效果並不明顯,這個時候,我想到了手背部的腰痛點,於是我用毫針。扎到了手背部的腰痛點上,我叫病人是站著針灸的,針後,我要求病人扭動腰肢,開始因為疼痛他不敢動,我邊運針,我邊要求病人扭動,病人由剛開始的不敢扭動,到逐漸扭動的幅度加大,到扭動的很熟練,已經感覺不到疼痛了,這個時候疾病基本是一次治癒的。那麼這個取穴原則就是遠端取穴來治療他的疾病。我們從臨床治療頭疼的時候,如果是肝陽上亢的,就必須取穴太衝。也就是上病下治的原則。

 

從這個例子我們看到,有時候我們治療疾病,是必須要以患處為主的,但是有的時候遠端取穴也會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。

 

您問的1:1、頭痛,在《艾灸掃除常見病》書中P140頁中的頭痛治療穴位是:艾灸取穴:四神聰、太衝、血海、足三里。而在《極簡艾灸小百科》書中第P20頁中的頭痛治療穴位是取穴:至陰、陷谷、合谷、外關。我的書在《艾灸掃除常見病》裡面主要介紹的是局部取穴治療為主遠端取穴為輔,而在《單桂敏灸除百病》裡面則介紹了遠端取穴,就是上病下取,左病右取,前病後取的取穴原則。如果您在治療疾病的時候,感覺療效欠佳,那麼你可以選擇這兩本書裡面的穴位,自己嘗試治療,也許你會發現比較適合你的治療方式。所以,有時候網友問穴位的時候,我給的並不是太具體,我真的希望這麼簡單的方法,我們不要把它複雜化,記住,這些治療方法如果一旦複雜,就不是百姓可以操作的方法了。如果您想治療頭疼,那麼用艾灸,我還是建議局部取穴為主,加上太衝,合谷輔助治療。

 

2、感冒:在《艾灸掃除常見病》書中P50頁中艾灸取穴:迎香、印堂、太陽。而在《極簡艾灸小百科》書中P16頁中艾灸取穴為:迎香、印堂、上星、晴明、攢竹、太陽。

這段文字出入基本不大,只不過是《艾灸掃除常見病》給簡化了幾個穴位而已,其實在我們艾灸的時候,這幾個簡化的穴位,我們在圍繞著鼻子艾灸的時候,也會帶上晴明、攢竹、太陽這幾個穴位的,就像我常常說的,艾灸腹部,那麼這個範圍就大了,腹部包括穴位不下40個,我們不可能一一列舉,但是我們在艾灸的時候,有可能艾灸到連帶這些穴位。只不過我們艾灸的時候,找重點施灸,重點施灸的部位需要多停留一個階段。

 

3、小兒發熱:在《艾灸掃除常見病》書中P136頁,艾灸取穴:大椎、身柱、肺俞,而在《單桂敏灸除百病》一書中P129頁,灸除穴位:肺俞、風門、尺澤、天突穴。以上這些只是我看到的一部分,幾乎所有的治療方法均不相同,我現在也不知道該按照哪本書上來艾灸,哪本書是正確的艾灸方法,若艾灸錯誤是否對身體有影響。麻煩請單老師盡快答复,謝謝!

 

對於這裡的取穴也都沒有錯誤,你可以按照你的理想治療方式來取穴,還是那句話,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。有時候我們在臨床治療的時候,不一定是按照一個套路,一成不變用一種手法,幾個穴位,不變的規律治療,我們要根據病人,病情的變化來變化的。就說我們在灸大椎的時候,也許會連帶風馳,因為他們的距離較近,距離較近的穴位在艾灸的時候,就可能捎帶上,因為針灸是點,而艾灸是片,當我們艾灸的時候,會輻射到附近的幾個穴位都是熱的,這就是灸感。

 

所以我們不僅僅要學會艾灸,關鍵是我們自己要知道如何取穴,我們要自己學會嘗試,這才是適合我們的最佳治療途徑,也是我每天在這裡告訴你們能的理由。

我常常愛說,艾灸是一種體驗治療,我們不要把它神秘化,更不要把它複雜化。現在該有多好啊,有網絡使我們的視野更加廣闊。我們會索要證據來提高治療的效果。

 

這使我想到我在農村當赤腳醫生的時候,初次接觸艾灸是在一個老奶奶家裡,那個老奶奶一個字都不認得,但是她知道自己有病應該在那些位置艾灸,我所看到的,她基本是病灶部位艾灸的多一些。現在我們現代人知道了經絡,知道瞭如何選穴。要知道我們經絡中的經氣循行是晝夜不休的,通過經氣的作用,人體各部的機能得到適當的調節,從而使整個機體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動。我們用艾灸,無論調整哪裡我們的經氣都會收到信息,往往會有連同作用。在艾灸的時候,發生了灸感,會有傳導作用,對經絡和臟腑起到了治療效應。

 

故《靈樞.經別》篇中說:“夫十二經脈,人之所以生,病之所以成,人之所以治,病之所以起”。這就說明無論是人體保持正常的健康水平,還是產生疾病,或是治癒疾病,無不與十二經脈有著密切的關係。正如《靈樞.經脈篇》所云:“經脈者,所以決生死,處百病,調虛實,不可不通。

 

http://blog.39.net/shanguimin/a_16696421.html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9lifecom 的頭像
    i9lifecom

    熱力久久 舒活人生

    i9lifec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