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哈佛醫學院的羅伯特‧ 華勒斯博士(Dr. Robert K. Wallace)和赫伯‧ 班森博士(Dr. Herbert Benson)在1971年最早進行的靜坐生物醫學研究,觀察36名受試者於靜坐時所引發與副交感神經反應相似的各種生理益處。

 

這些效應包括了耗氧量下降,由一般狀態的每分鐘耗氧 251立方公分下降至211立方公分 ,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也由每分鐘219立方公分下降至187立方公分。由於二氧化碳排出量相對於耗氧量的比例在靜坐前、中、後等三個階段是相同的,因此新陳代謝率的顯著差異必定是這些明顯變化的主要因素,同時也造成了呼吸速率下降、耗氣體積上升。

 

雖然呼吸次數較少,卻呼吸得較深,這使得血氧濃度反而上升了。這些新陳代謝率的立即改變,也呼應了另一項睡眠期間和靜坐階段耗氧量的研究比較,睡眠期間耗氧量在五小時內下降8%,靜坐期間卻在不到一小時內下降了兩倍,這指出了在靜坐時,新陳代謝率的改變是多麼的迅速。

 

基於這些研究結果,我們可以知道靜坐似乎能引發一種清醒的低代謝生理狀態,與平時的清醒、作夢、睡眠狀態都不一樣。雖然生理上的反應很像身體完全放鬆的深睡狀態,卻可在腦部不同部位觀察到一種平靜的清醒狀態,從神經生理的反應來看,和警覺或清醒的意識狀態相當類似。

 

(作者註:這些研究所採用的靜坐法是一般人熟知的「超覺靜坐」,是一種以音聲或持咒為主的靜坐法門,大約在 1950年代中期由瑪赫西大師(Maharishi Mahesh Yogi)引進美國,隨後廣為流傳,全世界超過500 萬人練習過超覺靜坐。超覺靜坐有一整套標準的七步驟課程,無論各種背景的人都能練習,也正因如此而更易於被科學界所研究。)


(本文作者/楊定一、楊元寧)
(摘自/靜坐的科學/天下雜誌出版)

http://i-nature.uho.com.tw/articles.asp?m=1&s=2&cid=1437#.VMG4Tv7LdkU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9lifec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